【南林新闻中心讯】3月30日,由我校牵头组建的“青钱柳国家创新联盟”、“生物质气化多联产国家创新联盟”在我校正式成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巡视员厉建祝,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剑春,我校副校长张金池等出席成立大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创新处,我校科技处、林学院、材料学院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国家创新联盟成员单位领导、科研人员、相关企业代表等120余人参加会议。
成立大会现场
会上,张金池在致辞中对与会的领导嘉宾表示欢迎,对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对于我校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学科特色和科学研究情况。他指出,国家创新联盟的成立是顺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要求和现代林业科技发展的新需要,是探索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整合人才、资源、资金的新模式。他表示,作为联盟的牵头单位,学校将依托联盟的人才、科研、市场资源,聚焦国家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和产业重大技术需求,积极拓宽合作渠道、深化合作内容,协同创新、共谋发展,将国家创新联盟努力建设成为科技创新新高地、行业发展领头羊。
厉建祝在讲话中指出,国家创新联盟旨在通过搭建新的平台,增添新的动能,引导创新要素加速向产业发展聚集,推进科研精准高效的服务于产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我国林业和草原现代化建设服务。他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明确联盟的工作重点,加强协商沟通,尽快建立健全联盟的运行机制、工作机制;不断深化合作,注重联盟协同创新,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促进我国林业现代化建设更好更快发展。
会上,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科技司创新处处长宋红竹宣读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同意成立国家创新联盟的通知》,厉建祝为“青钱柳国家创新联盟”、“生物质气化多联产国家创新联盟”授牌。“青钱柳国家创新联盟”负责人方升佐教授、“生物质气化多联产国家创新联盟”负责人周建斌教授分别做了交流发言。
国家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联盟是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成立并组织建设的国家级科技创新联盟,首批共获批建设110个。创新联盟旨在深化实施《“十三五”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规划》和《林业科技创新“十三五”规划》,有效整合技术创新资源,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着力解决林业和草原重大战略需求与共性关键技术,保障科研与生产紧密衔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进林业和草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简介】
“青钱柳国家创新联盟”,整合南京林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等10余家大学、企业,旨在标准化青钱柳的种植、采收、加工和贮藏技术。青钱柳作为重要的木本药用植物,经过近二十年的研发和推广,其价值得到广泛认可,并在种植、产品开发和市场各领域呈现蓬勃的发展趋势。青钱柳产业联盟的建立可为其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平台,从而以产业链布局科技创新链,夯实林源保健品资源高效应用理论基础,突破林源食品利用产业重大关键技术,积极开展林业资源应用领域的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以及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
“生物质气化多联产国家创新联盟”,着眼于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的发展与技术革新。围绕我国林业产业升级增效、节能减排、化肥农药减量等重大需求及传统生物质气化存在的产品单一、废液废渣污染、利用效率低、规模小、自动化程度低和经济效益差等关键共性问题,以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工艺、设备及工程研发为重点,以国家和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基础,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构建“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营模式,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引领生物质气化多联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助推生物质能源(发电、供热、供暖)、活性炭、机制炭及炭基肥等行业的健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