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南京林业大学新闻中心 投稿须知
回顾十三五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回顾十三五

【奋进“十三五”①】以学科建设为引领 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

时间:2020-10-29来源:党委宣传部通讯员:新闻中心摄影:编辑:新闻中心阅读:字号:T|T

【开栏的话】

“十三五”时期是南京林业大学加大改革步伐、奋发图强、攻坚克难、全面提升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过去五年,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南林品格”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点,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校综合实力排名大幅进位;突出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积极打造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大成果,提升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能力;突出人才队伍建设核心地位,出台学术领军英才水杉名师系列培养计划,打造一支集大师与大爱于一体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大力实施国际化战略,精心打造生态文化教育特色品牌,学校条件建设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是全体南林人群策群力、砥砺奋进的结果。即日起,校园网推出《奋进“十三五”》栏目,与所有南林人一起盘点收获,展望未来。


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建设教育强国的号角,“双一流”建设为高等教育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些重要指示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十三五”期间,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实际,根植于学校历史沿革的土壤,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夯实学科育人的根基;将研究生培养与科研紧密结合,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高水平大学建设及学校实现更长远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谋划、精准施策,构建南林特色学科生态体系

“十三五”以来,我校学科建设领域捷报频传:2017年9月,林业工程学科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点;2017年12月,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3个学科进入A类,其中“林业工程”“林学”学科为A+;“风景园林学”学科为A-,得A学科数位列全国林业高校和江苏省属高校榜首;2018年5月,工程学进入ESI全球前1%,后续动物与植物科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化学等多个学科陆续挺入ESI学科全球前1%的行列……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振奋人心,也证实了学校尊重规律,“不求大而全,但作特而精”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的科学性。“办学资源有限性与学科发展无限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集中有限资源,重点投资、重点建设、重点突破。”面对“双一流”建设呈现的多样化的教育发展生态,学校党委坚强领导、积极担当,在“建什么”“怎么建”等重大问题的判断上,以更高政治站位、更高建设标准、更强治理能力,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指引方向。

学校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实施率先突破工程:一方面,着重打造世界一流的林业工程学科,整合布局并重点推进林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组建跨学科创新团队,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两个优势学科的协同增益。另一方面,以“林业工程学科群”为核心,融合工科类学科,组建林业工程学部;以“林学学科群”为核心,融合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生物学等学科,组建林学学部,通过融合与交叉,实现以林业工程和林学高峰学科发展为引领,推动高原学科和支撑学科协同发展,学科横向交叉,实现学科水平的重点突破和全面提升。同时,学科布局积极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结合纳米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拓展学科深度,逐渐形成特色明显、覆盖面宽、结构合理的具有南林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生态体系。

五维一体、生态+思政,培养勇于钻研的高层次人才

日前,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新时代下,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国家急需的高层次人才?研究生教育需要在“入口”选拔、过程培养、课程设置、“出口”把控等方面做出哪些变革?五年来,学校严守学位与研究生培养质量红线,努力答好这道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答题。

把好“入口关”和“出口关”,让“研”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十三五”期间,我校研究生录取人数逐年递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年度招生规模由2016年1208人增至2020年1806人,增幅49.8%;博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由136人增至163人,增幅19.6%。在“入口关”上,根据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的不同特点,赋予导师和专家组以更大的选才主导权,强化申请与复试中对于学生的兴趣、潜质的考察考核,更注重发掘富有创见和钻研精神的苗子。同时,对研究生培养实行全方位全流程管理,重视过程管理和过程评价,让严进严出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常态。五年来,研究生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3000余篇,其中Nature、Science子刊及IF10以上高水平科研论文48篇,学术贡献年均提升40%;入选国教指委硕士专业学位优秀学位论文19篇,省重点课题30项、省优秀博士论文12篇、省优秀硕士论文37篇。

为做好专业型学位研究生的分类培养,把专业实践落到实处,学校立足专业特色,探索出基于校-企-生多赢的“五维一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打通高校、企业间的壁垒,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培养机制,真正将大学建成没有“围墙”的知识创新体系,教育成效显著。“‘五维一体’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分别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第三届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

优秀的林业人才不仅有具备一流的专业能力,还要兼具绿色的人文情怀。为此,学校打造基于“生态+”的“三结合四协同”研究生思政教育模式,以特色“生态+”贯穿研究生思政教育管理机制、运行载体、课程体系等,构建全员参与、多维协同的研究生思政教育生态共同体。近三年,50%以上研究生毕业投身国家生态文明和林业建设主战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总体满意度95%以上。其中很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自领域的技术骨干,进而成为推动林业科教事业和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

版权所有 © 2006-2013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苏ICP备09031019号
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59号(邮编:210037)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6.0以上版本的IE来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