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南京林业大学新闻中心 投稿须知
院部动态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院部动态

【交通院】《流动的文脉:金陵交通与城市人文记忆》学术报告活动顺利举行

时间:2025-04-11来源:交通院通讯员:沈希文摄影: 编辑:刘继伟 审核:赵莉阅读:字号:T|T

【南林新闻中心讯】为厚植师生人文底蕴,提升学术素养,拓宽研究视野,4月9日下午四点,由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与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的《流动的文脉:金陵交通与城市人文记忆》学术报告活动,在南山楼9D501学术报告厅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的主讲嘉宾是南京大学中文系沈卫威教授。

活动伊始,现场师生以热烈掌声欢迎沈卫威教授莅临。沈卫威教授以“文脉”与“记忆”两大关键词,拉开本次学术讲座的序幕。他以脉搏作为比喻,结合南京地域特色,深入浅出阐释“文脉”内涵,继而聚焦南京人文记忆,点明“天人合一”的四种形态,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龙蟠路、虎踞路、玄武湖等城市符号巧妙关联。同时沈卫威教授以东南西北四个方位为轴,向同学们讲解四个方位所对应的文化符号,东对应着帝陵文化——明孝陵与中山陵,南对应着红色文化——雨花台,西对应着爱国文化——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北对应着西学文化——江南水师学堂。在讲解过程中,搭配梧桐大道、紫金山等今昔对比影像,为听众带来直观的视觉体验。谈及南京生态文脉,沈卫威教授讲述以香樟、梧桐、广玉兰、水杉为代表的南京四大名树,以生动案例串联城市记忆。接着话题转向南京这座城市的交通维度,他向同学们介绍了下关码头的发展历程,也点明其正是朱自清《背影》中的叙事场景。此外,还解读了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特色文化符号的深层意蕴。

整场报告中,沈卫威教授与师生频繁互动。尾声阶段,同学们围绕讲座内容踊跃提问,沈卫威教授也一一解答。此次活动搭建起交通与人文交融的研讨平台,为师生探寻金陵文化基因提供新视角,助力南京城市交通和文脉研究向纵深发展。未来,两院将继续深化校际学术合作,依托跨学科平台优势,开展更多融合地域特色与文化底蕴的学术活动,在助力交通强国和服务地方文化传承创新中彰显高校智库担当。



版权所有 © 2006-2013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苏ICP备09031019号
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59号(邮编:210037)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6.0以上版本的IE来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