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南京林业大学新闻中心 投稿须知
综合新闻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综合新闻

“植”此青绿,树以春光——学校开展植树节义务植树系列活动

时间:2025-03-12来源:党委宣传部、校团委通讯员:郑言、胡冰清摄影: 编辑:郑言审核:袭开国阅读:字号:T|T

【南林新闻中心讯】春回大地万物苏,植树添绿正当时。在第47个植树节来临之际,我校“一校三区”联动,秉持“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理念,组织动员广大师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植树节活动,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南林师生的绿色担当,让“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的秀美图景铺就祖国大地。    

党建引领,培养具有绿色担当的时代新人

3月11日,我校白马校区以“同植一片成长林 共筑绿水青山梦”为主题,组织青年师生代表共同栽种由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沈永宝教授捐赠的南京椴、香港四照花、秤锤树、海棠、木槿和白马基地培育的樱花、桂花、紫薇等百余棵特色树种。校党委副书记缪子梅、原副校长赵林为“2024级新青林”揭牌;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董博,原校党委副书记张树泉,原校纪委书记叶国英为师生颁发种植认养证书,强化绿色责任意识。活动通过“劳动+育人”模式,将生态实践与校园文化深度融合,为青年学子搭建了践行生态使命的生动平台。

赓续传承,科技赋能生态文明

3月11日,我校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汇同6家单位组成“政社校企”青年代表在南京市马家店社区大石湖生态园内开展植树活动。林草学院教授张往祥无偿为植树活动提供了数十棵海棠苗。作为历史悠久的“老朋友”,此次栽种的红珠宝海棠和高原红海棠是我校科研团队自主研发的新海棠品种。他们将海棠种植在了共建社区的生态园里,这是科技赋能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当春风拂过这一片新种植的海棠林,古老的树种在传承和接力中焕发新生。近年来,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感召下,一代又一代青年人接续奋斗,在祖国各地书写绿色传奇。在茫茫林海的背后,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科研工作者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和钻研。他们步履不停、无私奉献,通过传承和弘扬科学家精神,将科技赋能绿荫,续写生态文明的绿色篇章。

生态科普,“植”此青绿传递生态理念

我校各学院依托专业特色,举办了独具特色的学院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旨在通过创新形式,让“两山”理念厚植于心。3月12日,林草学院、水土保持学院通过朗诵《水杉歌》、开展志愿服务进社区、打造《趣说植树节》植树节科普视频等形式,将红色基因、绿色使命与蓝色科技交叉交融,谱写新时代“植绿护绿、立德树人”的南林篇章。土木工程学院聚焦“绿色低碳·智慧建造”主题,举办“筑绿未来——低碳结构创新模型专题展示”,通过建筑模型与桥梁设计展演,呈现废旧材料循环利用技术,以明信片互动深化可持续建造理念,激发青年学子投身绿色建筑研究的热情。风景园林学院推出“心灵的‘植’纹密码”活动,通过“绿意诗集”接龙和校园寻树打卡,将心理健康与自然疗愈结合,引导青年学生以绿植疗愈心灵、感知生命。艺术设计学院以“艺笔绘春,艺绘绿韵”为主题,设置知识问答、手工DIY、套圈游戏等摊位,用艺术创作传播环保理念,打造“可带走”的绿色记忆。理学院携手科利华小学举办“绿影童行,共向未来”科普活动,以“大手拉小手”形式普及双碳理念,深化青少年生态意识。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推出“校园植物打卡”实践活动,以“线上+线下”双线联动模式,结合自然教育积分机制,引导青年学生通过植物信息共享、实地观察与影像记录,建立低碳出行与生态保护的科学认知。轻工与食品学院、生态环境学院以及生命科学学院联合红山街道开展“绿动未来,共植希望”实践活动,吸引120名幼儿园师生、家长和社区工作者参与,通过趣味课堂和分组植树,将环保理念代际传承。

我校始终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五育并举”的育人实践全过程,通过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思政课堂、科普互动等形式,鼓励师生积极参与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在春天种下新的绿色希望。“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这是梁希先生的夙愿,也激励着一批批时代新人立志投身“绿色家园”的建设,为先辈的梦想而努力奋斗。未来,我校将持续深化“生态+”实践育人体系,引领南林学子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新征程上,书写更加绚丽的青春篇章。

 

版权所有 © 2006-2013 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保留所有权利 苏ICP备09031019号
地址:南京市龙蟠路159号(邮编:210037) 建议使用1024*768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6.0以上版本的IE来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