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林新闻中心讯】今年10月20日,是我校办学118周年暨独立建校68周年纪念日。校庆期间,南林师生、校友举办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共庆母校华诞。
不忘初心:在《林钟声声》里追寻先贤足迹
“我的画布就是脚下这片国土,我的颜料就是绿树、红叶,我的画笔就是这颗还在跳动的心!”近日,由我校师生编演的叙事体文献纪实剧《林钟声声——献给新中国杰出的林业开拓者梁希》登上江苏大剧院。当饰演梁希先生的2017级材料学院学生唐芝带领在场师生齐颂《林钟》时,观众席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林钟声声》演出实景
叙事体文献纪实剧《林钟声声》为我校师生原创剧作,分为林人艺人、叩钟铿锵、国土丹青、万世师表、世纪回音五幕,通过90分钟的演出,讲述了梁希先生为新中国林业事业殚精竭虑的不凡历程。该剧去年在南林校园首演,今年作为全省6所高校之一,受邀参加紫金文化艺术节“戏梦风华”大学生戏剧展演。
主创团队与化工学院“梁希班”学子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走进一位伟人的精神世界,为此,我用了大半年的时间遍读图书馆中关于梁希先生的传记、史料等。”主演唐芝同学说。为加深对人物角色的揣摩,他常常在清晨来到校园中银杏树下的梁希铜像前,一遍遍吟诵“林人们,起来打钟!打林钟!……一直打到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誓言,“尽最大努力去感受梁希先生为新中国林业建设事业至死不渝的那份初心,时常会感动到热泪盈眶。”
秉持尊重历史与先人的创作态度,主创团队花费了大量心思:舞台上的每一句台词都能找到文献依据;每一件道具都是同学们对照相应年代背景去二手市场上淘换回来的,有些买不到的就自己动手制作。“全剧共有27幕,每一幕的场景布置都力求逼真。”负责道具制作的陆海炯同学说,“我们排演这部剧既是对前辈先贤的献礼,也希望表达出我们作为新时代林业人重温初心、传承使命的宣言。”
传承博爱:师生校友捐资成立“水杉公益支教基金”
为传承南林先辈的博爱精神,助力脱贫攻坚,校庆日前夕,我校师生校友积极奉献爱心,捐资成立“南京林业大学水杉公益支教基金”,用于资助支持南京林业大学水杉支教团开展的相关公益支教活动及资助当地贫困学子。
南京林业大学水杉支教团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郭辉牵头发起,连续8年扎根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盐源县树河镇,先后组织近300名大学生志愿者,义务辅导乡村孩子学习、建立乡村图书角,帮助当地乡亲们直播卖农货。同学们将他们在志愿服务中的所思所感再通过“思政课堂”传递、感染更多的南林学子。目前,“水杉支教走进思政课堂”项目已成为我校“三全育人”的一项品牌特色活动。
“水杉公益支教基金”成立仪式
副校长张金池出席“水杉公益支教基金”成立仪式并讲话。他对捐资师生校友慷慨投身公益表示高度赞赏,对水杉支教团师生开展的系列公益支教活动表示肯定。他指出,南林是一所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的百年老校,一直把“博爱”文化融入学校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管理实践之中。他希望广大师生、校友借助“水杉公益支教基金”这个平台,继续传承南林的博爱精神,并将它传播到社会各个角落。
感念母校:共赴这场跨越半个世纪的约定
10月20日上午,土木学院报告厅内欢声笑语、掌声不断。1965级森林采运和林机专业的26位校友,在毕业50周年后重返母校,为母校送来了这份珍贵的生日祝福。
看着熟悉又陌生的校园,望着一张张年轻的面孔,老校友们感慨万千,他们为学校的发展和变化感到欣慰和自豪。校友黄朝礼追忆了当年艰辛的求学历程,“当时读书的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我们的精神是富足的。”校友张汉忠深情寄语在场的大一新生,“毕业这么多年,我们始终牢记自己是南林人,时刻铭记要用我们的行动践行‘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承诺。”
土木学院校友返校座谈会
为加强校企联动,真实接触和认知行业、对接企业科技创新需求,校庆期间,化工学院邀请部分优秀企业家校友回校交流并做主题报告。
校庆期间,也迎来了校友值年返校的高峰。自9月份开学以来,已有10余个班级的300多名校友陆续重返母校举办毕业周年庆祝活动,其年代跨度从毕业10周年到毕业50周年的都有。校友办、博物馆和各学院等单位积极为返校校友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让所有返校校友耳闻目睹学校发展变化的同时,深切感受到来自母校的温暖。
南林版盲盒
为以校庆为契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党委宣传部新媒体工作室的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画笔,将校园内特色文化元素与时下流行的“盲盒”玩法相结合,设计出15款南林定制版盲盒,令师生、校友大为追捧。在微博上,同学们联合兄弟院校一同发起“为南林庆生”活动,天南海北的南林人也不约而同地送上最诚挚的祝福,愿母校滋兰树蕙,永续华章。